一、北京油雞的飼養管理
從產品形態的角度分析,北京油雞經歷了四個階段:肉用階段,肉蛋兼用階段,蛋肉兼用階段,肉蛋并舉、兩翼齊飛階段。
1. 養殖方式
目前在北京及周邊地區的養殖方式主要有自然放養、地面平養、網上平養、集約化籠養四種方式,而網上平養和集約化籠養是現在規模場的主要養殖方式。
①自然放養。根據環境區域可以歸納為林地放養模式、草地放養模式、庭院放養模式等。由于養殖區域環境的不同,自然放養模式的設施設備組合也相對自由,但是基礎的設施設備需要包括棚舍、棲架、飲水、補料設備、產蛋箱、防鳥防鼠設備,以及補光和誘蟲設備等。
②地面平養。地面平養適合于中、小型北京油雞養殖場或者養殖戶,雞舍地面上要鋪設一層5~10厘米厚的墊料,隨著雞日齡的增加墊料的厚度需要不斷補充,一般在雛雞2~3周齡后,每隔3~5天添加1次,直至墊料厚度達到15~20厘米。在養殖過程中,對因糞便多而結塊的墊料,要及時用耙子翻松,以防止板結。常用于做墊料的原料一般就地取材,可以是木屑、谷殼、甘蔗渣、干雜草、稻草等。每批北京油雞出欄后,要將墊料清除更換。
地面平養的優點之一是墊料與糞便結合發酵產生熱量,可增加室溫,對北京油雞抵抗寒冷有益;同時墊料中微生物的活動可產生維生素B 12 ,補充北京油雞所需的部分維生素;厚墊料飼養方式對雞舍建筑設備要求不高,可以節約投資、降低成本,并且方便雞群在松軟的墊料上活動,腿部疾病和胸部囊腫發生率低,雞肉上市合格率高。地面平養存在的安全風險主要在于墊料,墊料水分含量高會引起腸炎、黃曲霉病、腳墊發炎、腿病和細菌性疾病如白痢、大腸桿菌等;墊料過干會導致北京油雞的生理機能異常,造成營養失調及多種疾病的發生。
③集約化籠養?;\養較網上平養技術優勢明顯,可增加單位面積的養殖數量、提高生產性能、降低疫病發病率、節約生產成本,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。還可節約土地資源、減少環境污染、提高產品質量,有效地解決養殖占地難、環境污染嚴重和疫病多發等問題,符合我國肉雞養殖業“規?;?、標準化、產業化、生態化”的發展要求。廣泛推廣籠養技術將有助于加快實現油雞養殖場標準化改造進程,促進油雞產業提檔升級。
2. 飼養技術
北京油雞種雞(包括蛋用油雞)一般分為育雛(0~6周齡)、育成(7~22周齡)、產蛋(23周齡至淘汰)3個階段。種雞在飼養過程中一般需控制光照和體重,目的是大限度地提高產蛋性能。
①育雛期的飼養管理。雛雞是指0~6周齡的小雞,此階段的小雞對環境適應能力差、抗病力弱,管理稍有不當,容易生病死亡,因此,在雛雞培育階段需要細心照料、科學管理。飼喂應堅持少量多次,讓雞自由采食。一般一周每4小時喂1次,以后可適當減少飼喂次數。
②育肥期(7周齡以上)的飼養管理。這一時期的飼養管理主要是針對商品雞而言,在于促進肌肉更多地附著于骨骼及體內脂肪的沉積,增加雞的肥度,改善肉質和皮膚、羽毛的光澤,做到適時安全上市。
該階段仍然實行自由采食,自由飲水,但食位及飲水位要充足。一般要求實行公母分圈飼養,每圈以300~500只為宜,雞群數量太大,會影響雞的增重和整齊度。要加強通風換氣,如使用墊料要經常更換。做好每日各項記錄,如死淘、耗料、舍溫、飲水等情況,發現問題及早處理。北京油雞公母分飼時,公雞和母雞可以分批出欄。公雞90日齡左右即可出欄,體重1.5~1.6千克;母雞增重較公雞慢,一般需飼養至110日齡左右出欄,體重1.4~1.5千克。油雞上市前兩周,盡量不用藥物,以確保產品安全、無殘留。
北京油雞養殖生態的飼養管理二、油雞糞污的無害化處理
北京油雞養殖產生的大量雞糞是一種污染源,但同時又是一種亟待利用的寶貴資源。油雞糞養分含量高,除含有氮、磷、鉀以外,還含有豐富的有機質,以及農作物生長所需的微量元素,是目前畜禽糞便中生產有機肥的好原料之一。世界許多國家紛紛大力發展有機農業、生態農業,強調不用或盡可能少用人工合成的化學藥品包括化肥、農藥、植物等,大力提倡使用有機肥。雞糞經過好氧發酵處理后,生產出的有機肥可增強土壤通氣、保水和保溫性能;肥效長久,可促進土壤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,活化土壤養分,提高土壤供肥能力等。長期施用有機肥,可延長土壤的適耕期,改善和提高農產品品質,保持作物原有的營養、風味。
雞糞施用前必須經過充分的腐熟。雞糞發酵(漚制)有一個升溫過程,溫度高可以達到70℃,只要經過此高溫過程,存在于雞糞中的寄生蟲及其卵,以及一些傳染性病菌等都會被殺滅。由于雞糞在腐熟的過程中產生高溫,容易造成氮素損失,因此,在腐熟前要適量加水,加入5%的過磷酸鈣效果會好。一般夏天3~5天,冬天7~10天即可發酵成功。但由于糞便類物料成分復雜,雜菌含量及可能的病原體含量比較多,為了確保效果穩定,建議加長發酵時間,特別是氣溫低的冬季、初春等季節,由于溫度低,發酵啟動慢,所以發酵時間應長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