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肉雞雞群發病率高,不易防治,使飼養成本提高,效益下滑,使養殖戶進退兩難,一籌莫展。如何養好白羽肉雞、提高效益呢?現將飼養肉雞的六要領介紹如下,供肉雞養殖戶參考。
一是努力營造完善的標準化飼養設施。讓雞上網上架,干凈衛生,以降低藥費。雞舍的房頂和保溫防熱性能要良好,以降低取暖防暑成本。
二是選養抗病力強的優良肉雞新品種。
三是飼養人員要認真負責。每個環節(上雞、運輸、開水開食、取暖恒溫、抓雞、防火)每個步驟都要嚴格要求,一絲不茍,從溫度變化到通風換氣,從投喂藥物到衛生防疫,從雞舍消毒到帶雞消毒,都不能松懈,努力營造一個優良的生長環境,做到防患于未然。
四是勤觀察糞便和雞群生長狀況。出現問題及時解決,發現病癥快速及時地查找病因,解剖化驗,對癥下藥,不可耽誤。否則會延誤治療,增加藥費,使死亡率升高。
五是堅持“預防為主、防治結合、治標治本、標本兼治”的方針。
六是平時盡可能地儲備大量的大蒜、蒜苗、姜苗、辣椒秸等“三辣”以及黃蒿、艾等中草藥,將這些材料曬干粉碎做添加劑用。這些添加劑物美價廉,功能齊全,防病保健。每批雞定時投喂四個療程(2天一個療程)能顯著提高雞體抵抗力,預防腸炎、大腸桿菌病及病毒病、球蟲病等。
白羽肉雞養殖技術
1、養殖密度
肉雞適宜高密度養殖,但是具體的養殖密度要根據具體情況和情況為主,如果是平面養殖它的飼養密度應該低一些,而網上飼養它的密度要高些,有良好的通風條件的養殖密度也要高些,在夏季高溫時應該適當降低養殖密度,以免雞群散熱困難,不良雞群生長發育。一般每平方米Z多飼養15只肉雞,一般情況下是飼養6-8只。
2、溫度
肉雞飼養Z重要的就是溫度,養殖戶對于溫度控制也比較重視,養殖密度較大,溫度過高,雞群會因散熱困難,感染疾病或者死亡。育雛時溫度從31-33度開食,每周降1-2度,直至常溫狀態,育雛室的溫度隨著雛雞溫水中而適時降溫,這點非常重要,但是又往往會被人忽視,育雛時要每天堅持和記錄溫度變化,根據季節和雛雞表現而靈活掌握溫度。在夏季時高溫炎熱,而冬季氣候嚴寒,這兩個季節的溫度一定要掌握好,為肉雞生長發育創造一個適宜的溫度環境。
3、濕度
育雛時開始要保持空氣濕度在60%-65%左右,這是雛雞含水量大,但是育雛室的溫度又高,如果濕度過低回到雛雞脫水,影響雛雞的生長健康。帶雛雞生長兩周后,體重增大,呼吸量增加,溫度也降下來了,這時要保持舍內干燥,加強通風,同時注意飲水器具漏水現象,以免墊料潮濕,滋生細菌。
4、光照
肉雞生長光照極為注意,在光照時長較長的情況下,可以延長肉雞的采食時間,增加攝食量,促進其生長,而弱光環境下能降低肉雞的心奮性,可以使雞群保持安靜狀態,有這個特點在,肉雞的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都會提高。
5、通風
肉雞的飼養密度,所以通風極為重要,通風的目的是講肉雞呼吸、排泄產生的氨氣、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以及空氣中的塵埃和病菌排出。良好的通風條件能保持雞體健康、羽毛整潔、生長迅速,所以在飼養是在不影響到雞舍溫度的情況下要盡量的多通風,促進雞群健康生長。